常見問題

Q&A

您也可以利用按右下角對話圖示來跟我們服務人員對話,謝謝。

何謂PTC 遠紅外線地暖系統?

五陽地暖的PTC遠紅外線地暖系統就是以電力為能源,運用遠紅外線的輻射熱採暖加熱,直接以輻射方式送入房間,人體或物體吸收後,馬上感受到溫暖,就像春天裏陽光般的溫暖。遠紅外線為不可視光線的一種,經學者專家測定波長在4~1000微米之間,其中以6~12微米的範圍對人體最有益,科學界又稱此波段為「生育光波」。遠紅外線對健康最大的功效,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活化細胞、加速新陳代謝所產生廢物的排除。

何謂PTC 自動控溫地暖系統 ?

PTC自動控溫是五陽代理日本MITAKE與美國RaychemT2 Red引以為傲的獨特技術,當電纜溫度升高,電阻值變大,電流即變小,反之當溫度降低,電阻值變小,電流即變大,此技術能根據局部區域的溫度高低調控發熱,也就是說,當一些區域因為物體、傢俱的遮擋或者陽光的照射而溫度過高的時候,PTC自動控溫技術能感應到這一變化,而增加發熱體的阻抗,這一片區域的發熱功率即隨之降低,達到避免過熱的效果,而其他區域仍正常發熱。此一特性真正能使五陽地暖系統達到安全與節能功效。

電地暖對人體有電磁波嗎?

電地暖非常安全,不會產生影響人體健康的電磁波,相對於普通的單芯電纜結構,Raychem及Halmburger的雙導線結構設計產生的電磁波更小,根據科學測量,僅為個人電腦液晶熒幕輻射強度的4%

多少時間地面才可以感受到溫熱?

一般情況下木地板地面感受到溫度大約15-30分鐘、瓷磚及大理石最快約1-2小時。這和使用房間的地板厚度、環境溫度濕度、保溫系數有一定的關聯。

電纜是否會漏電?

缺乏嚴格品質控制和多年應用經驗積累的電地暖產品可能會存在漏電的隱患,但是瑞侃電地暖系統的設計經過了多年的實踐積累,並且有漏電保護等多重安全保護裝置,請放心使用。

電地暖耗電量大嗎?

電地暖的耗電量與使用時間、設定溫度、房間保溫情況等多種因素相關,不同條件下耗電量差異很大。良好的保溫及智能型溫控器能幫助您有效節省運行所產生的耗電量。

電地暖如何透過熱傳導讓人感到溫暖?

電地暖的加熱原理主要依靠中遠紅外線熱輻射、傳導與對流三種機制,其中中遠紅外線輻射在人體感受溫暖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1. 電地暖的工作原理

電地暖系統通常由電熱膜或電熱電纜組成,通電後加熱地板材料,使其釋放熱能,主要透過以下三種方式傳遞熱量:

(1) 傳導(Conduction)

  • 地板內部導熱:電熱膜或電熱電纜發熱後,首先透過熱傳導將熱量傳遞給地板材料(如瓷磚、木地板、水泥層等)。
  • 地板表面傳導到腳底:當人站在地板上時,地板表面的熱量會直接透過腳底的皮膚進行傳導,使腳部感到溫暖。

(2) 中遠紅外線熱輻射(Radiation)

  • 電地暖系統加熱後,會釋放出遠紅外線波長(6~14μm,生命光波),這是一種對人體有較高吸收率的紅外線波段。
  • 遠紅外線不需要透過空氣來傳遞,而是直接穿透人體表皮,使體內水分子產生共振效應,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提升人體的溫度,使人感到由內而外的溫暖。
  • 這種輻射方式類似於陽光照射在皮膚上的暖感,因此即使室內空氣溫度相對較低,人仍然會覺得溫暖舒適。

(3) 對流(Convection)

  • 電地暖系統加熱地板後,地表空氣會受熱膨脹上升,形成微弱的熱對流,進而帶動室內整體溫度緩慢上升。
  • 但與傳統暖氣(如暖風機、空調)相比,電地暖的對流效應較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均勻的輻射供暖。
電地暖透過地板加熱讓空氣溫度上升與空調供暖的加熱方式不同,原理比較分析
  1. 電地暖 vs. 暖氣:加熱方式的核心差異
  • 電地暖:輻射供暖(主要是遠紅外線傳導熱量)。
  • 暖氣(空調暖風):對流供暖(加熱空氣,再靠空氣流動來傳遞熱量)。

這兩種方式的不同,導致空間內的熱分布與體感截然不同。

 

  1. 電地暖如何影響空氣溫度?

 

(1) 主要透過輻射熱直接加熱物體,而非空氣 ✅

 

電地暖的熱量來自地面,會先透過遠紅外線直接加熱人體、牆壁、家具等固體物體,這些物體再慢慢釋放熱量,使空氣溫度間接上升。

 

這與太陽光的原理類似:

  • 在冬天的晴天,太陽照在你身上時會覺得溫暖,即使周圍空气还是冷的,因为热能是直接穿透空气作用到你的皮肤上。
  • 室内的家具、墙壁、地板吸收了电地暖的热量,它们缓慢释放热能,使整体环境更稳定温暖。

 

這種加熱方式的特點是:

✅ 讓人「先暖起來」,而不是等空氣變熱才感覺溫暖。

✅ 地板與牆壁儲存熱量,室溫變化緩慢,避免忽冷忽熱的情況。

✅ 不會因為暖風的吹拂而讓皮膚表面快速蒸發水分,減少乾燥感。

 

(2) 空氣溫度確實會上升,但更均勻、更自然 ✅

 

由於地板本身是均勻發熱的,房間內的熱能會自然地擴散到空氣中,使得整個空間的溫度緩慢升高,但與暖氣系統相比有幾個優勢:

  • 溫度由下往上遞減(符合人體舒適需求)
  • 電地暖通常保持地板溫度約 25~30°C,人體站立區域(1.5m 高)約 1822°C,天花板約 1618°C,形成「腳暖頭涼」的最佳溫度分布。
  • 暖氣系統則是「上熱下冷」,容易造成頭部悶熱,腳部仍感覺寒冷。
  • 沒有熱對流的急速升溫效應,避免乾燥與溫差不適
  • 空調暖氣透過熱風循環來提升空氣溫度,導致熱空氣迅速上升,冷空氣下降,形成「溫差對流」,因此會感覺忽冷忽熱。
  • 電地暖則是透過「輻射熱」逐漸提升空氣溫度,使熱量分布均勻,空氣濕度也較穩定。

 

✅ 結論:電地暖確實會讓空間的空氣溫度上升,但方式是透過物體釋放熱能,而不是直接加熱空氣,因此體感更舒適、不乾燥、溫差較小。

 

  1. 暖氣(空調暖風)如何影響空氣溫度?

 

(1) 直接加熱空氣,導致「溫差大、濕度下降」 ❌

 

暖氣機組(如變頻冷暖空調、暖風機)是透過加熱空氣來讓整個房間變暖,但這樣的方式有幾個缺點:

  • 熱空氣往上升,頭熱腳冷
  • 暖氣的熱風會快速上升,使天花板附近變得特別熱,但腳部區域仍然寒冷,導致體感不均衡。
  • 人體的舒適溫度分布應該是「腳暖頭涼」,但暖氣的特性讓「頭悶腳冷」的狀況經常發生。
  • 空氣濕度迅速下降,變得乾燥
  • 暖氣機運作時,會加快空氣循環並帶走水分,導致濕度下降至 20~30%(冬天本來就乾燥,暖氣讓情況更嚴重)。
  • 結果:皮膚乾燥、喉嚨不適、眼睛乾澀,甚至可能加重呼吸道問題(如過敏、氣喘)。
  • 關閉後溫度迅速下降,忽冷忽熱
  • 暖氣依賴熱空氣來提升室溫,但一旦關閉,這些熱量很快就會流失,房間會迅速變冷,需要頻繁開關來維持溫暖。

 

❌ 結論:暖氣機透過加熱空氣來升溫,但容易造成「頭熱腳冷」、濕度下降、溫差不適等問題,影響舒適度。

 

  1. 總結

 

對比項目 電地暖(輻射加熱) 暖氣(空調暖風)

空氣溫度變化 ✅ 逐漸升高,溫和穩定 ❌ 快速升高,容易忽冷忽熱

熱量傳遞方式 ✅ 輻射熱(先加熱物體,再影響空氣) ❌ 對流熱(直接加熱空氣)

溫度分布 ✅ 「腳暖頭涼」,符合人體需求 ❌ 「頭熱腳冷」,體感不均

空氣濕度影響 ✅ 濕度較穩定,不易變乾 ❌ 降低濕度,導致乾燥

關閉後的影響 ✅ 熱能儲存較久,溫度變化緩慢 ❌ 立刻變冷,溫差大

 

✅ 結論:電地暖會讓空氣溫度上升,但比暖氣舒適的原因是:

  1. 加熱方式不同:電地暖先加熱物體,再讓空氣溫度逐漸上升,暖氣則是直接加熱空氣。
  2. 溫度分布更均勻:「腳暖頭涼」比「頭熱腳冷」更符合人體舒適需求。
  3. 濕度影響較小:不會像暖氣系統一樣快速降低空氣濕度,減少乾燥問題。
  4. 餘溫較長,不易忽冷忽熱:地暖能儲存熱能,關閉後仍能維持溫暖,而暖氣則是關掉就迅速降溫。

 

✅ 因此,電地暖雖然會提升空氣溫度,但方式更自然、均勻、穩定,遠比暖氣來得舒適!

電地暖優於水地暖的特點有哪些?

與水地暖相比,電地暖系統更加簡單,完全不佔用平面空間,發熱時間快。分時分室控制更加精確方便;安裝後免維護,沒有任何後續的維護成本;使用壽命長,基本零故障。

萬一發生故障怎麼辦?

電地暖系統的故障不會產生惡性的後果,並且瑞侃電地暖系統都有可靠的控制裝置,避免發生危險,一般的故障都會有專業人員配合發現問題并解決。

電地暖對表層地面材料有何要求?

電地暖系統可適用於多種表層地面材料,包括:磁磚、大理石、複合實木地板,同時適用於各種房型。

電地暖安裝要求有哪些?

安裝非常簡單,但需要佔一定的結構層高,包括保溫層、砂漿層在內,一般需要4-5公分。另外,需要足夠的電容量匹配。

產品使用壽命有多長?

正常情況使用下,除非人為破壞或不可抗拒外力損壞,使用期可與建築物同壽。電地暖品質優異,基本無需維護。保固期10年,其他保固內容請參考本公司保固聲明書。

PTC自控溫地暖與CAT恆功率地暖的差別?
PTC自控溫地暖 CAT恆功率地暖

 

產品功能
PTC的現象是一種量子隧道原理,曾得過諾貝爾獎。是當溫度升高後,材料電阻會增大,電流因而減小,溫度即不再上升,形成自體溫控。
發熱體由聚合金金屬組成,發熱體通電後,聚合金金屬透過恆定的電阻值,電能轉熱能。在40~60℃的溫度間運行。
安全性及規範 搭配使用原廠特殊設計微電腦溫控器,無需使用探針,即可全面控制溫度,進而達到恆溫及節能效果。

日本除了MITAKE地暖有PTC外,包含國際、松下、大建、積水…等知名品牌地暖公司也全使用PTC自我溫控技術。在日本若無PTC功能已無法被市場接受。

日本JET(日本電氣國家標準)規定,地暖溫度不得超過六十五度,所以沒有PTC自我溫控技術的地暖,必需每90公分平方要有四個溫度感應器,來監測溫度變化,感應器長期使用易產生彈性疲乏,也易耗損而失效,再加上屋內地面全部佈滿電線,長久時間安全堪虞。
因此沒有PTC的地暖產品,在日本已逐漸淘汰中。
節能 因為自我溫控變頻效能,可較一般地暖省電約20% 無法穩定有效的控制地暖溫度,耗電量較高
為什麼電地暖比空調供暖更舒適?
    1. 溫濕度對比

     

    電地暖 ✅

    • 溫度均勻,溫差小:熱量來自地面,由下往上均勻輻射,房間內溫差小(約 1~2°C)。
    • 濕度穩定:無強風對流,不會帶走空氣中的水分,能保持較自然的濕度(約 40~50% RH)。

     

    暖氣(空調暖風) ❌

    • 溫度分布不均:暖氣靠熱風對流加熱,上方熱、下方冷,容易產生「頭熱腳冷」的情況。
    • 空氣變乾燥:熱風流動會加速空氣中的水分蒸發,降低濕度,室內相對濕度可能降至 20~30%,導致皮膚乾燥、喉嚨不適、眼睛乾澀。

     

    ✅ 結論:電地暖能夠提供更均勻的溫度,並且維持較自然的濕度,不會像暖氣系統那樣讓空氣變得乾燥。

     

    1. 體感方式對比

     

    電地暖 ✅

    • 由下而上的熱輻射加熱,熱量從腳部開始傳遞,符合人體「腳暖頭涼」的最佳體感需求。
    • 熱輻射傳遞能直接穿透衣物,加熱人體深層,讓人感覺溫暖而不悶熱。

     

    暖氣(空調暖風) ❌

    • 以對流方式加熱空氣,熱氣容易上升至天花板,使上半身感覺熱,但腳部仍可能感覺冷。
    • 需要較高的空氣溫度才能達到體感舒適,因此空調溫度通常要設定較高(如 26~28°C),但仍無法完全消除「頭熱腳冷」的問題。
    • 容易造成溫差不適,例如暖氣開啟時感覺悶熱,但關閉後很快又變冷。

     

    ✅ 結論:電地暖提供「由內而外」的均勻溫暖感,而暖氣則容易產生「頭熱腳冷」的不適感。

     

    1. 溫暖原理對比

     

    電地暖(輻射供暖) ✅

    • 以中遠紅外線輻射熱傳導,直接加熱地面與人體,而非加熱空氣。
    • 熱量儲存能力強,關閉後仍能維持溫暖一段時間,避免「忽冷忽熱」的問題。

     

    暖氣(對流供暖) ❌

    • 透過加熱空氣來傳遞熱量,但熱空氣容易上升,導致溫度分布不均。
    • 關閉後溫度迅速下降,因為暖氣的熱量存儲較少,一旦停止運作,室溫會快速回落。

     

    ✅ 結論:電地暖的中遠紅外線輻射加熱方式比空氣對流更有效率,並且能提供更持久的溫暖。

     

    1. 噪音對比

     

    電地暖 ✅

    • 無風扇,完全無噪音,運行時感覺安靜舒適。
    • 沒有氣流運動,不會產生「呼呼」的噪音,也沒有機械運轉聲。

     

    暖氣(空調暖風) ❌

    • 壓縮機、風扇運轉會產生噪音(約 30~50 分貝)。
    • 長時間使用時,風聲可能讓人感覺煩躁,尤其是睡眠時容易影響休息品質。

     

    ✅ 結論:電地暖在靜音舒適性方面遠勝暖氣,特別適合對聲音敏感的人群。

     

    1. 空氣品質對比

     

    電地暖 ✅

    • 無風流動,不會揚起灰塵、過敏原、細菌,適合有過敏體質或呼吸道敏感的人。
    • 不會產生異味,也不會導致空氣乾燥,對呼吸道健康較友善。

     

    暖氣(空調暖風) ❌

    • 暖風會帶動空氣流動,揚起灰塵與過敏原,影響空氣品質,容易讓過敏者、氣喘患者不適。
    • 長期使用可能產生異味,如濾網未清理,可能會累積灰塵、黴菌,吹出異味甚至影響健康。
    • 空氣變乾燥後,鼻腔與喉嚨更容易不適,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 結論:電地暖不會影響空氣品質,而暖氣的熱風容易導致灰塵、異味和乾燥問題,對健康較不利。

     

    1. 總結:為什麼電地暖更舒適?

     

    對比項目 電地暖(輻射加熱) 暖氣(空調暖風)

    溫度穩定性 ✅ 溫差小,均勻供暖 ❌ 頭熱腳冷,溫度不均

    濕度影響 ✅ 濕度穩定,不乾燥 ❌ 熱風帶走水分,空氣變乾

    體感方式 ✅ 從腳底暖起,溫暖自然 ❌ 熱風吹拂,可能感覺悶熱

    溫暖原理 ✅ 遠紅外線輻射熱,深入身體 ❌ 加熱空氣,熱量容易散失

    噪音影響 ✅ 無噪音,完全靜音 ❌ 風扇運轉聲,影響睡眠

    空氣品質 ✅ 無風,不揚塵,不影響過敏體質 ❌ 熱風揚塵,影響呼吸道健康

     

    ✅ 結論:電地暖比暖氣更舒適的原因:

    1. 「腳暖頭涼」的最佳體感,讓人感覺溫暖而不悶熱。
    2. 不影響空氣濕度,避免空調暖風導致的乾燥問題。
    3. 遠紅外線輻射加熱,熱能直接作用於人體,溫暖持久。
    4. 無風、無噪音,不揚起灰塵與過敏原,適合對環境要求較高的人群。
    5. 關閉後仍能維持溫暖一段時間,避免溫度忽高忽低的不適感。
為什麼台灣高濕度適合電地暖? 從「濕度」的角度分析電地暖 vs. 空調供暖的舒適性

在冬季供暖時,濕度是影響人體舒適度的重要因素,而電地暖與空調的運作方式不同,對環境濕度的影響也有所差異。

 

  1. 電地暖 vs. 空調供暖對濕度的影響

 

(1) 電地暖:維持較穩定的濕度

  • 無強烈空氣對流,不帶走過多水分:

電地暖主要透過熱輻射與傳導加熱,而不是靠強制熱風對流,因此不會明顯帶走室內空氣中的水分,能夠保持較自然的濕度水平。

  • 地板加熱,水分蒸發較慢:
  • 電地暖的加熱溫度較溫和(通常表面溫度約 25~35°C),不會使地板表層過度乾燥,因此對濕度的影響相對較小。
  • 若環境濕度本來較低,電地暖也不會進一步大幅降低濕度,因此對於乾燥敏感的人(如皮膚乾燥、喉嚨敏感),電地暖會較為舒適。

 

(2) 空調暖風:加速空氣乾燥

  • 熱風對流,加速水分蒸發:

空調暖風的供暖方式是利用熱交換器加熱空氣,然後透過風扇吹出暖風,這會導致:

  1. 室內空氣持續流動,加速水分蒸發,讓濕度快速下降。
  2. 相對濕度下降,即使室內有水分補充,熱風仍會使人感到乾燥。
  • 暖風集中在上方,濕度分布不均:
  • 暖風容易聚集在房間的上部,而冷空氣和水分則停留在下方,導致上下層空氣濕度不均勻。
  • **「頭熱腳冷」**的同時,上半身更容易感覺乾燥(如眼睛乾澀、鼻黏膜不適)。
  • 開暖氣時間越長,空氣越乾:
  • 空調暖風長時間運行,會讓相對濕度降低 10%~20%,導致皮膚乾燥、嘴唇乾裂,甚至影響呼吸道健康(如喉嚨乾、咳嗽)。
  • 在北方乾燥地區,空調供暖時通常需要搭配加濕器或水盆來維持濕度。

 

  1. 人體舒適的濕度範圍
  • 相對濕度(RH)建議值:約 40%~60%(最適合人體的濕度範圍)。
  • 電地暖供暖時:濕度影響較小,較容易維持 40%~50%。
  • 空調暖風供暖時:濕度會下降至 20%~30%(過於乾燥),需要加濕措施。

 

  1. 為什麼冬天濕度降低後,人體會更容易感覺冷?

 

當空氣濕度低時,皮膚表面的水分更容易蒸發,這會帶走熱量,讓人感到「冷風嗖嗖的」,即使室內溫度高,身體仍然覺得寒冷。

  • 電地暖能維持較好的濕度,減少熱量散失,因此人在較低的溫度下仍能感到溫暖。
  • 空調暖風會讓空氣乾燥,加速皮膚水分蒸發,使人體感覺更冷,導致人們習慣性地將空調溫度調得更高。

 

  1. 總結:為什麼電地暖在濕度上更有優勢?

 

✅ 不強制對流,不會過度帶走空氣中的水分,濕度較穩定。

✅ 遠紅外線供暖,使人體深層感到溫暖,不易因空氣乾燥而感到寒冷。

✅ 腳底供暖 + 上層較涼,不會造成「頭熱腳冷」的不適感,濕度分布均勻。

❌ 空調暖風供暖 會降低濕度,容易造成皮膚乾燥、喉嚨不適,甚至影響呼吸道健康。